手机看新闻
[摘要] 禾城风华丨茅盾的98个笔名 和写给“钟英”小姐的信......
作为一个嘉兴人,你是否也对自己家乡的历史名人了如指掌呢?
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,那么名人则是这座城市的名片,如安徒生之于哥本哈根、肖邦之于华沙、毛泽东之于长沙......
而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嘉兴而言,更是有着为数不少的名人,读懂了他们的故事,或许也将更好地读懂这座城市。嘉兴万科特别推出名人专题栏目「禾城风华」,带你了解嘉兴名人们不为人知的故事~
本期名人——茅盾
原名沈德鸿,字雁冰。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、文学评论家、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、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。代表作有小说《子夜》、《春蚕》和文学评论《夜读偶记》等。
茅盾故居的由来
茅盾故居位于乌镇观前街17号,是茅盾出生和成长的地方,同时也见证了其中篇小说《多角关系》的诞生。
这所宅子可以追溯1865年,由茅盾的曾祖父沈焕出资所建。当时,沈焕在汉口经商致富后,派长子及次子回乌镇买下观前街四间两进的楼房作为住宅,此后一家人便多居住于此。
1933年夏天,茅盾亲自主持将宅子翻建为三大间。此后几年,茅盾便经常住在这里写作、读书,并将其作为起居会客之所。
任启蒙老师
茅盾出生于1896年,原本在他5岁时便会被送进沈家私塾读书,但父亲沈永锡却认为旧思想无用,应该学习科学知识。
于是,出生于医学世家、知书达礼的母亲陈爱珠便自编教材,亲自在卧室里教茅盾读书。当私塾里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字文》的诵读声响起时,茅盾正在阅读《地理歌略》和《天文歌略》。
母亲对茅盾的要求非常严格,但并不主张他死读书,反而经常给茅盾讲历史故事、本地传说、家庭人事等,这对茅盾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多年以后,一代大文豪曾动情回忆说:“我的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。”
一生用过98个笔名
我们都知道茅盾其实是沈雁冰的笔名,但你可能不知道,茅盾的笔名竟然有98个之多,比如郎损、玄珠、方璧、止敬等。甚至还有人说,茅盾的笔名其实有128个。
1927年8月,沈雁冰遭蒋介石政府通缉,不能用真名发表作品,在完成《幻灭》的写作后,便署名“矛盾”投寄《小说月报》。取“矛盾”这个名字,是因为他看到了生活中和思想上的诸多矛盾。
代理《小说月报》编务的叶圣陶先生觉得“矛盾”二字一看便是假名,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,便在“矛”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。事后沈雁冰本人这个改动也极为认可,于是茅盾便成了沈雁冰最常用的笔名。
给“钟英”小姐的信
、
茅盾在其年仅24岁时,就担任了商务印书馆《小说月报》的主编,并成功促成报刊的改版,一时声名鹊起。
然而,众人却发现,已经结婚的茅盾,经常会给一位“钟英小姐”写信,这是怎么回事?有一回,郑振铎等人悄悄拆开一封信准备一探究竟,结果却被吓了一跳......
原来,茅盾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共产党的联络员,负责党中央与各地党组织的联络。外地党组织每日寄给中央的信件,都由茅盾先汇总,再转达到中央。“钟英”二字,其实就是中央的谐音。
故居祖宅、启蒙老师、98个笔名、以及那一封封神秘的信件......这样的茅盾,你可曾了解过?
你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故事呢?欢迎在文末评论区和我们分享~
只有读懂了这座城市
才能更好地去热爱这座城市
并与之携手向前
嘉兴万科以非凡匠心触达城市肌理
深耕十载 为嘉而兴
兑现万科式美好生活
回复还可以输入100字